“小氛围”星星之火 点燃农村教育发展知识之原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这是云南师范大学驻笋子洼村工作队最深的感受。他们深知,乡村振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任务,需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他们把自己融入群众,将村寨发展和驻村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干。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云南师范大学驻村队员与笋子洼村群众齐发力,实现了属于深度贫困的笋子洼村的整体异地搬迁和高质量脱贫,目前正在朝着争创州级党建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目标不懈努力。
激发内生力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
实现整体异地搬迁后,在新的生活环境当中,依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农村教育问题较为突出和受群众关注。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或经常外出务工,孩子日常作业辅导、假期指导,身边缺少榜样等,导致村里很多中小学生放假后学习“归零”问题较为突出。
云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发挥自身优势,为孩子解决这一问题,成为队员们的“头等大事”。经过反复与村党总支、村两委、村小组干部和村乡贤商议、酝酿和组织策划,共同制定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党建+”村寨教育帮扶机制。发扬村民互帮互助的良好民风,发挥村民力量,建强人才队伍,积极动员返乡大学生加入到教育帮扶中。通过“党支部+返乡大学生+村内学生”的假期教育帮扶模式,利用党员活动中心、农户家等场地,分场次、分时段,开展了笋子洼村第一届小学寒假作业辅导公益活动,创造了孩子学习的“小氛围”。
在2022年寒假的首期公益辅导活动中,共为笋子洼村200多名中小学生和留守儿童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公益辅导。活动内容以寒假作业辅导为主,穿插了村小组干部讲解村寨发展历史、大学生学习心路历程分享、励志教育、心理疏导等环节,引导培育村内学生爱学习、善学习的良好风貌,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形成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创造凝聚力 探索多元化教育发展模式
工作队在驻村走访芒东镇第二小学时发现,当地农村小学存在学生学习知识以课堂内教师教学为主,知识获取渠道相对单一等问题。为积极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驻村工作队联同笋子洼村党总支,积极引入挂钩单位和社会第三方资源和力量,多元化共同助力教育振兴,创造激励“小氛围”,以赛促学,在芒东镇第二小学组织开展“明德杯”系列公益竞赛活动。
2022年4月,以“感恩相伴·梦想同行”为主题的第一届“明德杯”作文绘画大赛顺利开展。从策划、募捐到作品征集、评审、颁奖,历时六个多月,竞赛共有40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为60多名获奖学生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激励和引导边疆山区儿童积极上进、心怀感恩、勇于逐梦的精神。
建立长效化机制 助力村寨教育全方位发展
培养村寨核心人才,将核心技术交给村里,是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理念。教育百年大计,重在群众参与、重在良好的氛围、重在持之以恒。为了持续推进村寨农村教育发展,形成长效机制,在充分结合村情实际,整理和吸取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在笋子洼村成立了“明德农村教育发展教研室”,通过教研室全面统筹和推进笋子洼村教育事业发展工作,为村寨乡村振兴发展打牢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教研室由村党总支、驻村工作队、乡贤、社会爱心人士联合共建,以青少年学生教育为着手点,逐步面向党员和群众教育,建立村寨、家庭、学校教育发展联合体,形成互补互助联动机制。不断激发内生力、创造凝聚力和建强支撑力,全面推进村寨小学至高中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教育提升、党员教育提升和群众教育提升,为村寨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研室成立后,截至目前共开展了两届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辅导、一届寒暑假公益辅导、配合乡贤开展了“西山助学圆梦行动”、举办了一届“明德杯”公益竞赛和大学生建设家乡实习实践;针对本村党员和群众开展党课教育和国家前沿理论教育4次。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村党总支和驻村工作队将脚踏实地,不断营造村寨学习“小氛围”,勇挑重担扎实做好村寨教育和人才发展工作。
云南师范大学援建项目——笋子洼村“明德亭”暨党建文化宣传专栏顺利竣工
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与建设,云南师范大学援建项目——笋子洼村“明德亭”暨党建文化宣传专栏(以下简称:明德亭)于7月31日顺利竣工。“明德亭”集村寨党建文化宣传、村民公共文体活动等功能为一体,自投入使用以来,充分发挥了村寨党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功能,成为了最受村民欢迎的场所,迄今已举办多场村寨集体活动,充分发挥了亭子的价值和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明德亭”是以村寨和挂钩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联合共建的方式建设,亭子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象征着笋子洼村和挂钩单位之间深厚的情感。云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将继续深入群众,用心用情去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和群众一道共建美丽的笋子洼村。
关爱成长 共邀盛夏——云南师范大学校团委到笋子洼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2年7月16-17日,云南师范大学校团委副书记陈林老师带队到笋子洼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团委、乡村振兴办公室、笋子洼村返乡大学生、村“两委”和云南师范大学驻笋子洼村工作队等多方力量,通过情景剧、游戏互动、知识讲解、有奖竞猜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针对笋子洼村暑假在家的中小学生开展了防溺水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励志教育等。
本次活动以轻松愉快的形式,为笋子洼村暑假在家孩子们带来了日常生活及暑期安全知识,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为村里即将开展的暑期公益辅导做好了铺垫。
建强村级人才队伍 共谋村寨教育振兴
——云南师范大学驻笋子洼村工作队召开
暑假返乡大学生交流会与西山助学圆梦行动交流座谈会
2022年7月,云南师范大学驻笋子洼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组织暑假返乡大学生、乡贤和村小组干部先后召开2022年笋子洼村暑假返乡大学生交流会和2022年西山助学圆梦行动交流座谈会。
7月20日,在2022年笋子洼村暑假返乡大学生交流会上,云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员结合自身职业和专业优势,与大学生们就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给予了指导意见,助力他们圆满完成大学学业。同时,会议讨论了大学生们在返乡期间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家乡做贡献并安排部署了2022年笋子洼村暑期公益辅导活动。
7月25日,笋子洼村召开2022年西山助学圆梦行动交流座谈会,参会人员有芒东镇镇长郝其林、镇纪委书记段明朗、云南师范大学驻笋子洼村工作队、村“两委”、各自然村小组干部和相关乡贤等。会议讨论了当前笋子洼村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西山助学圆梦行动下一步发展方向。会议决定减少西山助学圆梦行动的资助数额,同时扩大资助面。最新的资助方式由原来只资助高考考上大学的学生和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扩展到资助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以及各阶段每个升学年成绩优异的学生,特长生将根据学生获取的奖项按照“一事一议”的形式进行资助,并将假期返乡大学生公益辅导纳入到西山助学圆梦行动资助的内容当中。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云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积极聚拢和建强村级人才队伍,不断激活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力量,致力于不断探索和建立良好的教育平台与长效机制,做好村寨教育和乡村振兴工作。
云南省纪委巡查组到笋子洼村开展乡村振兴综合巡查工作
2022年7月15日下午,云南省纪委巡查组到笋子洼村开展乡村振兴综合巡查工作。
首先,巡查组到笋子洼聚福村扶贫车间进行实地调研,巡查组一行人到生产线询问了村民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待遇和他们的满意度等情况,并和村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随后,巡查组一行人来到了笋子洼村明德农村教育发展教研室,云南师范大学派驻笋子洼村第一书记苏斌向巡查组详细介绍了教研室建立的初心、开展的工作及未来的打算等情况。
省纪委巡查组对驻村工作队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笋子洼村扶贫车间、明德农村教育发展教研室等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驻上河东村工作队2022年7月工作简讯】
下一篇:乡村振兴办公室一行赴梁河县开展乡村振兴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