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x - The Modern HTML template
  • 首页
  • 文件精神
  • 工作资讯
  • 消费帮扶
  • 特色亮点
  • 学校首页

工作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资讯 > 正文

洒坞村双亭建成记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5-16   浏览:次

这是我在梁河县芒东镇洒坞村驻村的第10个月,也是我离开宁波大学的第10年,时光荏苒,恩泽难忘。

“纪念包玉刚先生,爱国爱乡,造福桑梓”,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一九九二年为包玉刚先生助学义举的题词,记载于宁波大学图书馆内石碑。作为宁大的学子,云南师范大学的教师,又何曾不想尽己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让更多的人把这份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情怀传递下去。

洒坞村,是一个朴实温润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感受着高考学子努力向上追求更好生活的奋进,传递着爱心人士“西山圆梦”助学计划的温暖,孩童们伴随着“雨露计划”健康成长。从校园到乡村,从辅导员到驻村队员,我们用脚步丈量每一个走过的地方,俯下身子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有些需要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有些困难是要协调多方的,有些期望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而大爷大妈期盼的凉亭,是我们想要与村民一同建设的。

洒坞村新寨、平子寨村以老年人居多,能坐在一起聊天、打牌是他们最美好的休闲时光。为让蹲坐在路面上的大爷能够有一排舒适的凳子,一个遮阳的顶棚,和一群能够每天见面的老伙伴畅聊,细致商议后,我们决定修建两座凉亭。

通过大力发动爱心人士,找募捐、拉赞助等多方筹措资金,带动村民投工投劳,大家齐心协力拆除旧凉棚、填平洼地、重建地基、立钢梁、上瓦顶,两座崭新的凉亭在新寨、平子寨与大家见面了。我们以灰色作为底色,命名为“明德”“同析”,意为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秉承温暖的心,融入洒坞村全面振兴,与云南师范大学遥相呼应。

改造前

改造中

改造后

改造后


凉亭建好了,村民们可以“体面”地坐下聊天了,可村民心中仍有疑问,为何地皮没有打,留了“一半”?我们的考虑是,这一半是村民可以共同参与建设的“一半”,是可以依靠自身能力建设的“一半”,亦是维护公共设施共同管理必经的“一半”。随着凉亭的建设,村民不但为打地皮做好准备,还将为凉亭在7月份披上一件翠竹制的青衣。

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实事,带动村民自力更生、一同劳作,将云师大与洒坞村之间这份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情谊延续下去,不胜快哉!!




(文/图 驻洒坞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谢飞)


上一篇:笋子洼村“明德亭”暨党建文化宣传专栏主体工程建设完成

下一篇:驻上河东村工作队开展“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主题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友情链接: 国家乡村振兴局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脱贫地区农产品网... 梁河县人民政府

Copyright © 云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办公室 版权所有